Paxlovid 以两片尼马瑞韦片和一片利托那韦片的形式给药,每天口服两次,持续5天。
从国内外操作手册及质量体系文件的制作与审计,到国内外冷包温控的设施设备,特别为偏远国家和地区提供完善的医药临床物流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菜鸟已经累计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送了超过2.5亿件医疗物资,向亚非拉国家多次运输中国新冠疫苗。
菜鸟国际运输负责人告诉记者,临床药品的温控物流复杂程度以及难度大大高于普通药品物流,一旦出现差错,可能会直接影响临床试验。菜鸟国际医药冷链为本次跨越世界屋脊的运输保驾护航,成功将临床生物药品运抵尼泊尔,为医药企业提供上门冷包包装与提货,到海外本地配送的全程冷链温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据悉,菜鸟针对中国医药企业的生物和临床药品开展多个国家稳定安全的跨境运输业务。此外,菜鸟可根据货品的不同特性,提供常温(15℃-25℃)、冷冻包装(-25℃至-15℃)和冷藏包装(2℃-8℃)等多种选择,实现多种临床试验生物药品长达上百个小时的跨境运输。医药供应链整体发展态势逐步向好,然而,由于临床药品的特殊性,对时效性、在途温度控制、货品包装等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一直被视为难度最大的递送服务之一。
在保温箱中,菜鸟内嵌了可重复使用的冰排和温度记录仪从国内外操作手册及质量体系文件的制作与审计,到国内外冷包温控的设施设备,特别为偏远国家和地区提供完善的医药临床物流解决方案。双方致力将联合研究院打造成国内外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与产业转化中心,将有针对性开展突破性和颠覆性创新药物研发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探索建立高效校企联动开展创新研发与产业转化新机制与新模式。亚盛医药-中国药科大学创新与产业化联合研究院将入驻亚盛医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2019年,公司举行了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及产业基地奠基典礼。产学研资共赢共享,激发生物医药创新活力,助力苏州进军中国药谷,造福患者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亚盛研究院揭牌授匙仪式在本次开业庆典上,入驻于亚盛医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的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亚盛研究院被正式揭牌启用。
根据协议,创新工场将入驻亚盛医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并助力提升苏州本地临床研究能力,在苏州向中国药谷进军的征程中贡献亚盛智慧、亚盛力量。
亚盛医药 - 中国药科大学签约仪式此外,亚盛医药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了亚盛医药-中国药科大学创新与产业化联合研究院的共建协议。双方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加速平台,将整合优势资源,在项目孵化、联合投资、项目引进等领域展开长期合作,为初创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平台、资本助力和创业赋能。我们相信与亚盛的携手,有助于赋能药大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提升转化研究效率,并在联合培养医药行业全方位人才、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并孵化更多的原创新药等方面协力共进,从而造福行业,造福患者。全球总部、研发中心的开业有助于加快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亚盛医药在创新药行业中的领先优势。
该研究院的揭牌启用,将加快亚盛医药原创新药产业化转化进度,以造福更多患者。亚盛医药 - 元禾控股签约仪式值得一提的是,亚盛医药还与元禾控股签署了共同创建禾盛创新工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亚盛医药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了亚盛医药-中国药科大学创新与产业化联合研究院的共建协议,与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禾控股)签署了共同创建禾盛创新工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表示:亚盛医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的开业,标志着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沃土已经生根发芽,感谢在苏州各级政府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
并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加速实现亚盛医药从研发型企业到全产业链企业的转型升级。双方将共建中国药科大学——亚盛医药创新与产业化联合研究院,进一步贯彻产学研结合的理念。
苏州市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济生,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冯岚等嘉宾出席并见证了此次庆典。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亚盛研究院是亚盛医药与苏州重点临床研究机构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战略合作项目。
在本次开业庆典上,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亚盛研究院被正式揭牌启用。其中,研发中心可执行从药物发现到药物临床的全流程,承担新靶点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自主设计、优化、筛选、研究、开发与转化职能。为苏州医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最终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广大病患送去福祉。中国苏州和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2021年12月18日—今日,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的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6855.HK)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开业庆典在苏州圆满举办。亚盛医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开业启动仪式加速亚盛医药从研发型企业到全产业链企业的转型升级,开启从苏州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亚盛医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亚盛医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达95亩,主要用于总部运营管理、创新药研发与配套保障。此外,我们还和元禾控股签署了共同成立‘禾盛创新工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期赋能初创生物医药企业、为中国生物药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未来,还将按照国际cGMP标准建立全球生产基地,为后续挺进全球医药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两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然成为了苏州生物医药上市产业园的地标建筑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药物对快速传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也仍然具有效力。0.8% 接受 PAXLOVID 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后的第 28 天住院或死亡(8/1039 例住院,无死亡),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为 6.3%(66/1046 例住院,随后 12 例死亡)。
在 EPIC-HR 试验中,在次要终点中,评估了 499 名患者在基线和第 5 天的 SARS-CoV-2 病毒载量。在次要终点中,与安慰剂相比,PAXLOVID 在症状出现后五天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因任何原因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 88%。
接受 PAXLOVID 的患者中有 0.7% 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后的第 28 天住院(5/697 人住院,无死亡),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中有 6.5% 的患者住院或死亡(44/682 人住院,随后有 9 人死亡)。在截至第 28 天的整个研究人群中,接受 PAXLOVID 的患者没有报告死亡,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中有 12 人(1.2%)死亡。接受 PAXLOVID 治疗的患者中有 1.1% 在第 28 天住院(1/94 住院,无死亡),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为 16.3%(16/98 住院,6 人死亡),具有较高的统计学意义(p0.0001)。65 岁或以上的患者是住院或死亡风险最高的人群之一,相对风险降低了 94%。
辉瑞新冠特效药Paxlovid预防死亡效力高达89%。最近的体外数据证实nirmatrelvir是奥密克戎3CL蛋白酶有效抑制剂。
与安慰剂相比,在服用 PAXLOVID 的患者中观察到的严重不良事件(1.6% 与 6.6%)和因不良事件停药(2.1% 与 4.2%)分别较少。考虑到基线病毒载量、地理区域和血清学状态后,相对于安慰剂,PAXLOVID 将病毒载量降低了约 10 倍,即 0.93 log 10拷贝/mL,表明对 SARS-CoV-2 具有强大的活性并代表最强的病毒迄今为止报道的口服 COVID-19 药物的负荷减少。
2021-12-17 17:49 · 生物探索 辉瑞宣布了其口服新冠抗病毒候选药物 PAXLOVID额外的 2/3 期EPIC-HR临床试验研究结果 近日,辉瑞宣布了其口服新冠抗病毒候选药物 PAXLOVID额外的 2/3 期EPIC-HR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证实了新型 COVID-19 口服抗病毒治疗候选药物在降低住院或死亡风险方面的强大功效。本次临床试验共纳入2246名成人患者,研究最终结果显示,在对所有参加 EPIC-HR 的患者的主要终点的最终分析中,与安慰剂相比,在症状出现后三天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与 COVID-19 相关的住院或全因死亡减少了 89%,此外,观察到与中期分析一致的安全性特征。
PAXLOVID (23%) 和安慰剂 (24%) 之间的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相当,其中大部分是轻微的。结合现有的其他关注变体 (VoC) 包括Delta的体外抗病毒和蛋白酶抑制数据,表明 Paxlovid将对VoC以及其他冠状病毒变体保持强大的抗病毒活性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系统及公共卫生系统提出新要求,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挑战。医疗知识中台白皮书出炉,打造智慧医疗新引擎 2021-12-17 17:18 · 生物探索 12月17日,在百度智能云云智技术论坛知识智能化专场上,百度灵医智惠联合毕马威发布《医疗知识中台白皮书》。
《白皮书》主要从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医联体、医疗IT公司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例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权威医疗知识服务机构合作,将医疗行业知识进行积累与沉淀,构建权威、专业、可循证的专业医疗知识中台,发挥出医疗知识大脑的重要作用,已经为400余家医疗机构、超过1,500万的患者提供医疗知识服务。
多方位赋能用户,助力医疗行业健康生态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医疗知识中台,灵医智惠将专业的医疗知识服务赋能于广大医疗行业的参与者。面向区域医疗中心/医联体,灵医智惠将优质医疗机构的医疗知识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沉淀,通过精准化、深度化的知识服务能力向所需的医疗机构赋能,由此提升基层的诊疗能力,提高诊疗质量,辅助扩大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供给,助力区域医疗中心/医联体建设。
《白皮书》展望了医疗知识中台的未来发展,建议医疗知识中台按照医疗知识建模、医疗知识分类整理、医疗知识加工构建、医疗知识应用建设四个阶段开展建设。事实上,借助医疗知识中台的医学思维与技术思维,灵医智惠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成果落地。